原创---关于控诉腾讯公司侵犯中国公民合法财产的详细诉说
2023-3-29 6:16 作者:酷帥王子 | 思想文化哲理 |
我于2023年3月23日凌晨12:15分改了一个QQ昵称,立马QQ下线,再登陆的时候提示QQ被永久冻结,多次致电腾讯,腾讯都以昵称涉嫌敏感词为由不予以解封,曾向国家工信部举报,至今未予以答复,也曾向12315举报,答复是和解,下面有腾讯公司给回复,本来我的QQ被永久冻结,按照腾讯提示是昵称涉及敏感词,如图:
然而12315网站腾讯回复是涉嫌违法违规
这与第一张图QQ客户端提示的昵称涉嫌敏感词被永久冻结,大相径庭,欲加其罪何患无词,本人多次给腾讯致电,要求他们拿出我违法也好违规也好的证据,正所谓空口无凭,腾讯多以一句话:“我公司不会违反法律规定”为由拒绝提供我违法违规的证据,正所谓拿贼见赃,捉奸在床,拿不出证据却又说别人违法,就像法院审判一样,被告都没出席,直接宣判死刑一样,暗箱操作,视中国网民的合法权益不顾,永久封号会给网名带来严重的影响,比如登陆其他互联网平台,如银行,保险公司,苹果手机id等等一系列的影响,经过一晚上的法律学习,我总结腾讯公司侵犯网名的财产罪依据如下:
宪法第十三条规定了,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
QQ也属于公民的合法财产
民法典第二百六十条也有规定
腾讯公司对封号的依据1、不透明 2、是否合法合规,反正我们看不到自己因为什么导致了封号,所以没法确认,腾讯的封号行为是否合法合规 3、腾讯封号行为与宪法、民法典部分对公民财产保护有冲突,不管腾讯遵照什么法规也好什么腾讯的最终解释权也好,首先的提供公民违法违规的依据证据,拿不出证据依据,又说公民违法违规,无异于就是暗箱操作,其次就算是公民违规了,就算是你们用互联网管理办法条例做出惩罚封号,且公民确实违反了互联网管理办法条例,那请问宪法、民典法对公民财产保护是不是形同虚设,怎么理解互联网管理办法与宪法、民法典相互冲突的问题,更何况不见得所有的违规都是违法,也不见得每个公民被封号都是违法,如何理解公民因为违规被封号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宪法、民典法中对公民财产保护之间的矛盾,到底腾讯的所谓最终解释权大还是中国宪法、民典法大,在公民的财产安全与违规面前,哪个更重要,是腾讯的最终解释权重要还是中国宪法、民典法重要,是互联网管理办法,即行政法规,还是人大通过的准法律,宪法,民法重要
到底如何理解公民财产安全保护(宪法、民法)与所谓的腾讯最终解释权、互联网管理办法之间的矛盾,发人深省
最后建议腾讯不要去永久冻结网名的账户,做出处罚一定要依据是否违法为前提,涉及违法犯罪的,腾讯可以提交到公检法部门进行处置,对于不涉及法律的,建议腾讯不要去封号,现实中老百姓谁还不骂几句脏话,谁还不违法点事情,如行人闯红灯,估计人人都违法交通法,更何况老百姓聊点什么东西,宪法赋予公民言论自由权,只要不违法犯罪的言论,不管低俗还是什么,只要不违法犯罪,建议腾讯不要予以处罚,处罚的唯一标准就算是否违法,并且腾讯在做出处罚的时候,出具他人违法的证据,而非一句概括性的东西就直接被封号,比如哪条聊天记录涉嫌违法,违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哪条法,一定要有理有据,否则腾讯处罚缺乏透明度,缺乏证据,缺乏公平
就拿我自己的QQ被永久冻结,谁也不知道用什么昵称就能把号被永久冻结,那是不是腾讯应该给用户一个指南,用什么昵称不允许用,什么昵称是会导致永久封号,腾讯并没有这样的东西,腾讯有义务提醒 通知用户什么样的昵称不允许用,或者腾讯对禁止使用的昵称,可以禁止用户修改不就完事了么,而不是用户用了这样的昵称,而后又封号,那等于你腾讯的系统是允许使用这样的昵称,不允许,为什么可以修改成功这样的昵称,对不对,否则就是我说的,最终解释权大于法律宪法,宪法、民法、老百姓的财产保护法律,在腾讯最终解释权、腾讯规定面前宪法、民法典法律就是弟弟。
文章作者:酷帥王子
文章地址:https://2k8.org:443/post-460.html
版权所有 ©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!
发表评论: